close

  央廣網北京7月9日消息(記者王楷)小小鋰電池,已經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無論是人們日常使用的手機、筆記本電腦等便攜式設備,還是新能源電動汽車、智能電網等,都少不了它的身影。鋰電池以其優秀的性能成為二次電池的主流發展方向。
  然而,目前的鋰電池技術遠非完美,突出表現是由於電力續航能力不足,導致不少消費者常抱怨“智能手機耗電快”或者“電動汽車跑不遠”。製造出新一代更高能量密度的鋰電池,成為目前各國專家爭相攻剋的“橋頭堡”。
  近日,好消息從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傳來,“基於納米技術的長續航動力鋰電池”項目研究組專家已經在鋰電池材料研究上取得關鍵突破,研製出續航能力比目前鋰電池高出一倍的新一代鋰電池,最早到2018年將其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產品。據瞭解,這項技術目前處於世界頂尖水平。
  那麼,這種神秘的“關鍵材料”究竟是什麼呢?據該研究組負責人李泓研究員介紹,目前實際用於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一般都是碳素材料,如石墨、軟碳(如焦炭等)、硬碳等。這類材料在質量比容量與體積比容量、首次充放電效率、循環性能上都很不足。物理所多名專家通過長達十七年研究,研製出了使用具有元宵結構的納米硅碳材料複合材料作為負極材料的新型鋰電池,目前處於中試研究階段,有望在明年開始小批量生產。除了負極材料,項目組團隊成員對鋰電池的正極、電解質、隔膜等關鍵材料都在進行集中攻關。
  按照項目計劃,到2015年將動力電池比能量提升到180 Wh/kg,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純電動汽車的電動模式下續航里程不低於180公里;到2020年動力電池比能量超過300Wh/kg,電動模式下續航里程達到300公里以上。李泓說,他們有信心提前兩年,到2018年就實現300Wh/kg的目標。可以預見,小小鋰電池續航能力的跨越,帶來的將是包括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等下游產業鏈翻天覆地的巨變。
  據瞭解,“基於納米技術的長續航動力鋰電池”項目是中國科學院戰略性A類先導科技專項之一。此類項目聚焦國家需求、側重於突破關鍵核心科技問題,是集科技攻關、隊伍孕育和平臺建設於一體,能形成重大創新突破和集群優勢的戰略行動計劃。目前,中國科學院已啟動10個A類先導專項,產出了一批有顯示度的階段性重大成果。  (原標題:鋰電池續航能力未來五年有望翻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xucrusdyy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