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徐 運 通訊員 洪崇恩
  “家有一老,賽如一寶”,這句話在當代上海不僅適用於老人,也體現在對待城市的另一類“老者”——古樹名木身上。上海對古樹名木的重視、珍惜程度,絲毫不亞於任何古城。
  反映上海的滄桑變遷
  早在1963年,上海就著手組織了第一次古樹名木摸底調查,記錄了一批樹齡500年以上的古樹,此舉開全國之先河。1982年,上海成立專門機構對全市城鄉古樹名木進行普查;2012年再次普查,上海共有古樹名木1577棵。
  在普查基礎上,上海率先踐行“依法護樹”。根據1983年9月12日通過的《上海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定》,成立了市古樹名木辦公室,對所有古樹名木逐株登記造冊、建檔、掛牌,做到“一樹一卡一照”,並將全市古樹名木一一標入上海地形測繪圖。此外,還推行“保險介入護樹”,即對每棵古樹名木實行“古樹名木保險”和“公益保險”。
  上海的許多古樹名木也記錄著城市的“年華”,反映了上海城市鄉村的滄桑變遷,是城市的“鮮活文物”。
  浦東新區惠南鎮福泉古寺內,有一棵種植於宋代的古銀杏。史書記載,元、明時期,此樹位於海邊,由於身材高大,遠近航船均以此作為指示航向的標誌。明代後期,隨著灘塗向外延伸,這棵樹漸漸遠離了海邊。
  有心人還發現了一條很有意思的“古樹線”:浦東新區蔡路鎮大星二組的500年銀杏樹、楊園鎮共新一組的500年銀杏樹、機場鎮鄧三村的200多年老櫸樹、惠南鎮南匯體育館內的千年銀杏,奉賢區四團中學前的600年銀杏樹、錢橋鄉的150年銀杏樹、拓林鎮的300多年銀杏樹,金山區漕涇鎮海涯三組的130年櫸樹、金衛鎮王家弄廟的200多年銀杏樹。若把這些古樹連結起來,划出一條古上海的海岸沉積線,這些古樹是反映南匯咀和上海東南沿海漸次成陸的標誌。
  城市生態元素的核心
  古樹名木對於城市的意義當然不止於折射歷史,就現代生態功能而言,它們是城市生態元素和景觀形象的核心。有實驗結果表明,一棵生長良好古樹的綜合生態效益,如吸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固氮增肥、保水保土、吸熱降噪、減塵滯塵、殺菌減污等作用,如果折算成經濟價值,高達十幾萬、數百萬美元。
  古樹甚至可擔任媒介,傳導先進文化、促進公眾德育。在上海晚清竹枝詞等通俗文學和方志中,有大量關於上海古樹木的記載。許多古樹出現在經典名著和戲曲藝術中。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偉大目標。“美麗中國”離不開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的基礎。古樹名木更是美麗城市的尊貴明珠。
  城市建設不可傷害古樹
  在上海城市建設中,演繹出許多保護古樹名木的動人故事。
  2010年,被列為當年上海市重大工程項目的東方體育中心工程即將上馬,原設計的基地核心地位,有一棵編號為0369號的銀杏樹(樹齡166年)。時任上海市長韓正為此專門作出指示:“建設可暫緩,而古樹決不可傷”,要求確保這棵古樹的健康。最後,設計和施工單位將東方體育中心整體北移了40米,並同步對相關道路、入口等規劃佈局進行了調整。施工單位還為古樹構建了一道長長的“地下軟牆”,防止附近施工產生建築泥漿浸染古樹的根部。
  重大工程向古樹讓步的事例在上海遠非孤例。兩年前,上海軌交12號線在地下伸展時,南京西路站頂蓋處有一棵上百年的廣玉蘭。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立即組織專家現場查看,做了多次優化保護樹木方案,最後決定要建設方把站體整體向東挪移。  (原標題:古樹名木是上海的“鮮活文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xucrusdyy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